(資環學院 朱弘紀)2019年5月25日,湖北省區域經濟學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貫徹實施“一芯兩帶三區”戰略研讨會在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隆重召開,我院張弢教授被推選為副會長,王翔博士當選為理事。張弢教授還應邀為大會作了《襄陽在“一芯兩帶三區”戰略中的定位和發展》的主題報告。
張弢認為,省委、省政府勾畫出以“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為主要内容的區域和産業發展戰略布局,重在解決新矛盾,落實新要求,激活新動能,讓區域和産業成為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襄陽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應抓住機遇,找準定位,發揮優勢,主動作為,全力打造“一芯之心,兩帶之極,三區之柱”,為湖北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襄陽打造一芯之“心”,首先是打造區域之心,就是進一步增強襄陽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綜合實力。在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中,襄陽距全省“三個三分之一”即襄陽GDP占全省的比重應達到六分之一的目标還有較大差距,按2018年的數據看,還有2300億元的空間需要填充。在漢江流域中心城市發展中,首位城市GDP至少應達到第二位城市的2倍以上,按2018年的數據看,襄陽GDP應達到南陽GDP的2倍即7100億以上,還有2700億元的空間需要填充。由此可見,襄陽打造區域之心,已有較好基礎,但任然任重道遠。其次是壯大産業之心,就是做強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興産業集群,并建設漢江流域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一塊有一些基礎,如雲服務産業初具規模,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已落戶襄陽,但還未形成産業集群,未來将聚焦“芯屏端網”,打造産業之心,主要是要着力打造汽車和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産業,大力發展像智能手機、平闆電腦、智能穿戴裝備方面的産業,加快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标識的二級節點,可申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這些主要的電信運營商,在襄陽布局5G實驗區。依托東風試車廠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小鎮,打造區域性的産業創新中心和技術成果轉化中心,形成具有襄陽特色,服務周邊,輻射整個漢江流域的科技創新體系。
襄陽打造兩帶之“極”,就是打造“漢孝随襄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的重要一極。襄陽的制造業以汽車産業為代表。2018年,全國汽車産銷下挫,而襄陽汽車産業逆勢上揚,整車産量突破38萬輛、同比增長20%以上,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突破4萬輛、同比增長23.8%,汽車制造業産值約占全市工業産值三分之一,因此汽車産業成為襄陽構建兩帶之極的重要抓手。襄陽将充分依托汽車産業,襄陽依托國家動力電池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新能源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汽車零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三大國家級中心,搶抓汽車産業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機遇,實施“千企千億”技改工程,新興産業倍增工程,質量強市和品牌強市工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程,骨幹企業培育工程,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一号工程等六個工程,全力打造兩帶之極。
襄陽打造三區之“柱”,就是指襄陽要在綠色發展示範區和振興發展示範區裡成為重要支柱。目前,襄陽正在探索減量化的綠色發展和振興發展之路。通過引導企業進行綠色化制造、智能化改造、品牌化打造、多元化創造,推進我們工業的現代化增長。通過深度挖掘、開發利用用襄陽豐厚的曆史文化資源和優越的山水生态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利用雲産業雲服務的優勢,改造服務業,實現服務業的減量化增長和效益提升。通過減少農業用水的總量,降低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基本實現畜禽糞便廢棄物,農業稭稈和農膜的綜合使用,全力打造中國有機谷,把“生态襄陽,有機廚房”的品牌。
襄陽打造“一芯之心,兩帶之極,三區之柱”還需要創新人才體制機制,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要加大投入,培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内生動能;要抓住第三次集成電路的産業轉移機遇,積極推進産業集群發展,培育“芯”産業多元化市場主體;積極對接長江積極帶和一帶一路,加強區域協同協作,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充分利用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的發展機遇,加強對外開放力度,提高城市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