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楚女生平展廳解說詞
——“紅燭精神”永流傳
編寫:龍雨萍、周明閃
編者按: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各項要求,學好紅色曆史,講好紅色故事,培育紅色種子,傳承紅色精神,資環學院于2021年7月開展了《襄陽市紅色教育基地(景點)講解彙編》撰寫工作。該項目以專業建設為切入點,結合學院“紅+綠”人才培養模式,結合襄陽地區紅色文化旅遊建設需要,将襄陽各個紅色教育基地的革命故事整編成講解詞,用黨的曆史故事鼓舞人、教育人、啟迪人、警示人。項目啟動以後,不僅獲得了襄陽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還獲批學校2021年 “雙百行動”計劃“思政專項”項目。目前資環學院師生已完成8個縣市區紅色教育基地的實地調研、查閱史料等工作,編寫了紅色教育基地(景點)的解說詞,現逐一刊發,供大家參考交流。
一、曆史背景
蕭楚女(1893年—1927年),原名樹烈,學名楚汝,字秋,湖北漢陽人,中共早期無産階級革命家、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共青團的創始人之一,鄂北地區黨組織的培育者和奠基人。他曾與恽代英一起主編《中國青年》,在廣州協助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曾任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專職教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參加過武昌起義、五四運動。1927年4月22日在廣州反革命大屠殺中被逮捕殺害,年僅34歲。毛澤東主席用李商隐的詩句贊頌他“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009年,蕭楚女被中宣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1920年及1924年,蕭楚女兩度來襄陽,在當時的湖北省立二師(現昭明小學所在地)任教。五尺講台成了他播撒新思想、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當時的二師是鄂西北的最高學府,蕭楚女敢于向陳規陋習挑戰,給學校帶來了強勁的革命氣息,學生們都愛聽他的課。在他的影響下,學生們開始接受新思想、向往新生活。蕭楚女作為襄陽地區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兩次來到二師任教,在襄陽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給進步青年指引出光明之路,為後來襄陽建立中國共産黨組織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為紀念蕭楚女,2008年,昭明小學在蕭楚女執教“襄陽二師”時的住所處新建“蕭楚女生平展廳”。
二、基地概況
蕭楚女生平展廳位于襄陽市襄城區内環路15号昭明小學院内西南角,是一座沿東西軸線布局的庭院式建築,占地面積228平方米。展廳為傳統四合院結構,灰牆灰瓦、紅門紅窗、風格古樸典雅,環境肅穆安靜,與古城牆、護城河交相輝映,是襄陽古城一處重要人文景觀,是國内唯一一個以“蕭楚女”命名的烈士紀念館。1983年,蕭楚女執教時的住所被襄陽市政府确定為“襄陽市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被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蕭楚女生平展廳”被列為“襄陽市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并被确定為“湖北省紅領巾實踐基地”。2012年12月,“蕭楚女生平展廳”被評為國家AA級風景區。
展廳設有蕭楚女生平簡介、革命事迹廳、襄陽活動廳和校史陳列廳四個廳,主要存放蕭楚女進行革命活動的相關文物、照片、手稿等200餘件,真實再現了蕭楚女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三、詳細介紹
有人說,青春是一首隽永的詩,它美好,讓人久久回味。有人說,青春是一段不可複制的旅程,每個人都在這段路上留下了奮進的足迹。在一百年前的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一個英姿勃發的青年,先後兩次從武漢來到襄陽,以青春作筆,以熱血為槍,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移風易俗的宣傳活動,撰寫社論和時評,揭露軍閥的黑暗統治和殘酷暴行。他以昂揚的鬥志,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奔走呼号,傳播革命火種,為新中國的成立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就是中國共産黨早期無産階級革命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國青年的良師益友蕭楚女。
(一)蕭楚女生平展廳(大廳)
大家請看這尊銅像,這就是蕭楚女,蕭楚女原名蕭秋,楚女是他的筆名。他以“楚女”為筆名,宣傳馬列主義和救國救民真理。曾有人誤會蕭楚女是位楚楚動人的女性,其實他身材魁梧、皮膚黝黑。對此蕭楚女曾有解釋:“屈原離騷中‘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的女是意志堅定,能夠力挽狂瀾的神女,我希望自己能做一個拯救民族危亡的‘楚女’”。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的人。蕭楚女的人生格言是“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他的主要精神就是蠟燭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也是他光輝的一生真實寫照。
偉大領袖毛澤東用唐朝大詩人李商隐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來贊揚蕭楚女的紅燭精神。左邊寬大的橫幅記錄了蕭楚女一生的革命軌迹。
右邊這副巨幅油畫反映的主要内容就是當年震驚鄂北的“二師學潮”的情景。二師學潮的影響是巨大的,他沉痛的打擊了鄂西北的封建勢力,為鄂西北今後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革命事迹廳(南側廳)
這裡記載了蕭楚女烈士短短34年生命裡程中的革命軌迹。
蕭楚女,生于清光緒19年,也就是1893年,幼名長福,學名樹烈,字秋,筆名楚女,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楚女幼年時,父母視如掌上明珠,生活十分優裕,少年蕭秋在私塾學習時非常勤奮,熟讀了四書五經、《離騷》、《項羽本紀》、《遊俠列傳》、《刺客列傳》、《水浒傳》、《正氣歌》等書籍和詩文。父親的教育和私塾期間的學習生活,對蕭秋幼小的心靈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不自覺地養成了一種清高、孤僻、浪漫、豪俠、疾惡崇善的習慣,但又“不肯稍自放松”,絕不做“昧心已之事”的性格。他後來還對自己做了恰當的描繪:“父親替我栽了那一點傲岸的舊文人的所謂‘氣節’之根。”然而因父親經營的木排在洞庭湖遇着暴雨而流失,接踵而來的是家中失火,遂至破産。十二歲的蕭秋便在一個木材行裡當了小學徒。木行的老闆脾氣暴戾,性格古怪刁鑽,盤剝窮人心狠手毒。楚女雖是個孩子,卻當大人來使喚,什麼雜活都得幹。一次,老闆娘讓秋子打洗腳水,疲憊不堪的秋子打了盆熱水放到她面前,她看也不看,便把腳往裡伸,突然“哎呦”一聲怪叫,觸電似的把腳縮了回來,罵道:“畜生,想燙死老娘?”揮起黃銅煙杆便朝蕭秋頭上砸來.……老闆聞訊趕來,還狠狠摁着秋伢的頭:“你喝喝,看燙不燙!”秋伢不堪忍受這般侮辱,憤而将熱洗腳水潑在老闆娘臉上,乘機逃出了木行。這便是蕭楚女第一次向惡勢力反抗。不久流浪外鄉,做過輪船雜工、街頭報童、醬園徒工、排字工人等。後為了生計,到處颠沛流離,飽嘗人間辛酸,也認清了社會的醜惡。他深刻認識到,隻有改造舊世界,才能讓勞苦大衆過上新生活。
1911年十月,蕭楚女報名參加了革命軍,11月,他報名參加了黃興領導的“漢陽保衛戰”。在戰鬥中,他的一隻耳朵被敵人的炮彈震聾。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後,蕭楚女毅然退伍,在實業救國的思潮下,考入武昌新民實業學校。畢業後,他把三寸毛筆和三尺教鞭當作武器,走上了改造舊中國、探索新社會的艱辛之路。
1915年,他同劉泥青一道,創辦了《崇德報》,批判封建道德思想,傳播新文化。“五卅”運動前夕,他被《大漢報》聘為主筆兼副刊編輯,開始了新聞工作,并開始以“楚女”筆名發表文章。他的文章,筆鋒犀利,充滿力量,可謂“愁者為之愁眉苦臉,親者為之笑逐顔開”,連反動派控制的報刊也不得不贊歎他的文章是“字夾風雷,聲成金石”。“五四”運動爆發後,蕭楚女積極投入到運動的洪流中。他在《大漢報》撰寫文章,報道武漢各階層群衆的愛國活動情況,猛烈抨擊北京政府和湖北軍政府鎮壓愛國運動的罪行。“五四”運動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新青年》、《每周評論》、《湘江評論》、《覺悟》等刊物,從不同的角度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情況,對促進中國人民的思想覺悟起到重大影響。在此形勢下,蕭楚女努力學習有關新文化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和刊物,思想認識不斷提高,“從一種極其苦惱、矛盾的生活中救了出來”。在“五四”運動中,蕭楚女進一步認識了人生的意義,毅然踏上了新的革命道路。一時間蕭楚女成為最活躍的記者,《大漢報》也一時成為武漢的輿論權威。
1920年1月,蕭楚女應恽代英的邀請,參加了恽代英組織的“利群書社”,積極的宣傳馬克思主義,開展革命活動。
1920年9月,在時任省二師校長劉泥清的邀請下,蕭楚女第一次來到襄陽,傳播新文化。他曾在《教員登記表》中寫到:“國文、物理、哲學專任教員。姓名蕭秋、字楚女,漢陽人。(民國)九年九月到校。通訊處漢陽鹦鹉洲洲頭。”
1921年秋,楚女去安徽宣城四師任教,并參加恽代英領導的“互助社”和“共存社”,轉戰民間。
1922年經恽代英、林育南介紹,蕭楚女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從次是輾轉湖北、重慶、河南、廣州等地開展革命活動。
1922年9、10月間,蕭楚女在重慶聯合中學任國文課教員。同年11月與熊禹治等人開辦了以“選士育才”為宗旨的“重慶公學”。除學習基本知識外,還注意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動學生深入社會,參加群衆的鬥争,使學生認清國内外形勢、個人前途和人生的意義。重慶公學解散後,劉明揚邀蕭楚女到萬縣省立第四師範學校任教并答應蕭楚女自由講學的條件。楚女在此期間,曾發動學生進行了一場反對帝國主義壓迫,抵制日貨的活動。鬥争勝利後,蕭楚女欣然寫了一首五言律詩:“楚地一醜女,布裙适自安,效颦何賤陋,賣嬌亦羞慚;願供貧窟食,不作侯門餐,拔劍出長铗,勇鬥制強頑。”
1924年初,在二師廣大師生的強烈要求下,校方被迫電請蕭楚女再次回到二師任教。蕭楚女同志這時已是一名共産黨員,他走訪群衆做社會調查,針對襄陽當時的種種癖病,寫出了《新聊齋志異》、《基督教底唯物營業》等反帝反封建的戰鬥檄文,發表在當年《中國青年》第24、25期上。他是我市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為襄陽建立中國共産黨組織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3年6月間,蕭楚女到重慶女子第二師範學校任國文課教員。在女二師校長蒙成裁的介紹下,與《新蜀報》經理宋南軒相識,即擔任《新蜀報》主編,負責社論和時評。由于他秉筆直言,尖銳潑辣,論點新穎,深受群衆喜愛。蕭楚女極力使該報從宣傳政治學系的觀點,逐漸轉變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喊出了人民的呼聲,因此,《新蜀報》發行量激增,成為當時四川最暢銷及具有影響的報紙。
1924年6月,蕭楚女以特派員的身份第二次來到重慶,負責指導成、泸、渝三地的黨組織工作。
1925年5月,五卅運動前夕,蕭楚女到達上海,住在南通裡4号,協助恽代英領導中央團工作和編輯《中國青年》,同時兼任上海大學的講師。“五卅”運動中,蕭楚女同志這時已惡病纏身,同年6月間到南京指導青年運動,他接受陳君起的邀請,任《人權日報》的主筆,以該報作為宣傳反帝運動的陣地。同時在江蘇省國民黨宣傳部兼任職務,做好團結國民黨左派的工作。這幅照片是《中國青年》編輯部舊址,蕭楚女同志當時就住在一樓。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環境是很艱苦的,但是蕭楚女同志就是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在上海,蕭楚女還在《中國青年》、《評論之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誰叫醒獅人學李漢俊》、《這是何等賴皮》、《國家主義的原型》、《國家主義長足發展》等系列文章,給醒獅派以迎頭痛擊。還積極參加對戴季陶主義和國家主義派的鬥争。他發表的批判上述兩個政治派别的小冊子《顯微鏡下的醒師派》和《國民革命與中國共産黨》,風行全國,成為革命人民同反動政治派别鬥争的銳利武器。《顯微鏡下之醒獅派》于一九二五年十月,中國青年社出版。編輯部特加了一個按語,對此書作了高度評價。按語指出:“這是蕭楚女君所給醒獅周報第一期至第十五期的總批評,分二十七節,均用種種事實,或即就醒獅周報自己的材料,以說明醒獅派的謬妄,文筆簡明有力。讀者大可就國家主義者與共産黨雙方主張比較觀之,那便是醒獅派之醜态與野心,自無施逞的地方了。”這本書出版後,影響遍及全國。
1925年8月,蕭楚女赴河南主編《中州評論》,兼任河南省立第一師範教員,講授國文課。《中州評論》創刊于1925年9月,在蕭楚女的銳意經營下,影響很廣,成為中國豫陝區委發動群衆進行反帝反封建鬥争,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央陣地。《響導》、《中國青年》的樣本,從上海運到開封後,蕭楚女為了擴大其影響,多方設法解決紙張和印刷的困難,将這兩種刊物翻印發行,廣泛宣傳黨的主張。他還指導開封各校将原有的“青年學社”、“青年救國團”等進步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河南青年協社”。
毛澤東、周恩來、恽代英、鄭希增和劉泥清都是對蕭楚女有着重大影響的人,他們在蕭楚女困難的時候幫助過他,是蕭楚女的知心知己。
1926年1月,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蕭楚女到廣州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幹事,協助代理部長毛澤東編輯《政治周報》,是毛澤東的得力助手。
這是位于東山廟前街38号毛澤東寓所的編輯部舊址,分上下兩層,毛澤東、楊開慧住樓上,蕭楚女、沈雁冰住樓下。
5月,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共産黨員不得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毛澤東被迫辭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政治周報》也于6月5日出版最後一期後宣布停刊,毛澤東便全力投入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
第六屆農講所共有327名學生,來自全國20個省區,毛澤東任所長,蕭楚女、恽代英、周恩來等任教員,蕭楚女是唯一專職教員。
1926年10月,蕭楚女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兼任黃埔軍校國民黨特别黨部宣傳委員會政治顧問,參加指導全校政治工作,被稱為“傑出政治教官”。
1927年3月22日,蕭楚女同志堅持在農講所講完最後一節課,終于肺病複發,支持不住,再次住進了東山醫院。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大屠殺,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發動反革命政變,蕭楚女被國民黨反動派從醫院逮捕,蔣介石電令處其極刑。22日,蕭楚女英勇就義,年僅34歲。他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1964年,毛澤東回憶起蕭楚女時,由衷地說:“我是很喜歡他的。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書主要靠他。”并借用唐代李商隐的詩贊頌他“春蠶到死詩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蕭楚女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是,他的紅燭精神必将永存于人們心中!
(三)襄陽活動廳
襄陽活動廳這幅圖主要講述了蕭楚女在省立二師領導學生運動。當時的二師是鄂西北的最高學府,崇尚封建、禮教。蕭楚女來後給學校帶來了清新的革命氣息,他敢于向陳規陋習挑戰,他倡導教學改革,開設新文化課和口語課,向學生傳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帶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把國文課程分為語體文和文言文。蕭楚女來二師,主要是教語體文,即所謂“白話文”,同時擔任高年級的物理和哲學教員。蕭楚女在教學方面,注意宣傳民主主義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反對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道德、舊文化,對學生的思想進步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蕭楚女第二次來“二師”後,專門講新文學,自己編寫講義,不再擔任物理和哲學課程教員。他提出學生自治的口号,說:“學校是屬于學生的學校的教學和一切設施,都應以學生為主、為學生設想”,蕭楚女這次來“二師”和以前大不一樣,這時已是一名共産黨員,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的他直接向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主張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考察中國問題,改造社會,改造中國,他介紹學生閱讀《共産黨宣言》、《中國青年》等進步書籍和報刊,從而啟發了學生的思想覺悟,激起青年人追求革命真理的熱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就使生長在偏僻鄂北地區長期深受封建桎梏之苦的青年學生們,眼界大開,幅然覺悟起來。蕭老師慷慨激昂、深入淺出的講課赢得陣陣掌聲,課堂被擠得裡三層外三層,往日死氣沉沉的學校變得熱火朝天。當時的二師是鄂西北的最高學府,蕭楚女敢于向陳規陋習挑戰,給學校帶來了強勁的清新氣息。學生們都愛聽他的課,喜歡和他在一起。在他的影響下,學生們接受新思想,向往新生活。在二師的影響下,襄陽鴻文中學,第十中學團結一起,成立了襄陽學生聯合會,創辦了《襄陽學生》。
這封是恽[yùn]代英給楊立生的信,楊立生當時也是二師的國文教員。
這是蕭楚女兩次在襄陽的大事迹,上面一行講述的是1920年第一次來到襄陽,下面一行講述的是1924年第二次來到襄陽。
1924年初,在師生的強烈要求下,校長單家燊被迫請蕭楚女再次來二師任教。早已是一名中共黨員的他帶着黨的重托,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向學生宣講《共産黨宣言》、《唯物史觀》,鼓勵學生要為共産主義事業而奮鬥。在此期間,蕭楚女在《中國青年》第24期與第25期接連發表《新聊齋志異》和《基督教底唯物營業》兩篇反帝反封建的戰鬥檄文,對啟發廣大人民群衆,特别是二師廣大師生的覺悟起了重要作用。
謝遠定、黃火青、左覺農等人受蕭楚女影響,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早期黨組織的重要力量。
蕭楚女在襄陽的革命活動,引起反動勢力的恐慌,被迫再次離開了襄陽,他說:“我人雖然走了,但是這枚炸彈已經丢下了。” 後來雖然他離開了襄陽地區,但他播下的革命火種不久即成燎原烈火。1924年上半年二師爆發了驅逐反動政客單家朵校長的學生運動。學校當局以開除領頭學生作為鎮壓手段,前後開除六批學生,總共36人。面對學校與反動軍政勢力的鎮壓,學生們并沒有屈服。第二年(1925年)“五州”慘案的消息傳到襄樊,更加激起了襄樊學生的極大憤怒,二師學潮進一步發展成為抵制美、日貨,反對教會奴化教育,聲援“五州”的愛國運動。從此,襄樊學生運動具備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性質。二師學潮持續一年半時間,前後趕走五個校長和一個教育廳長。這次學潮,在襄樊乃至整個鄂北震動很大,影響到二十個縣都發生了或大或小的學潮。二師學潮的偉大功績是沉重地打擊了鄂北的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喚醒了群衆的民族與社會解放覺悟。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先進分子,為鄂北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無産階級革命家黃火青同志在回憶這段革命鬥争史時說:“襄樊學生運動是從蕭楚女同志到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執教開始的。以後鄂北各縣共産黨和共青團的創始人大多數都是當年襄樊學生運動的積極分子。可以說,襄樊學生運動是鄂北革命運動的萌芽。
果然,不久就發生了轟轟烈烈的“二師學潮”,學生提出了“要開明民主的校長領導學校,要教學稱職的老師來教學”的鬥争口号。
校長單家燊依仗權勢開除學生,這是在二師學潮中被開除的36名學生名單,其中就有黃火青、李實等後來大有作為的人。
開除學生沒有被吓倒,組織了“湖北省立第二師範學生離校團”繼續堅持鬥争,派學生代表李實到武漢找到陳潭秋。陳潭秋支持學生們的行動,并告誡學生要注意鬥争策略,廣泛團結同學,擴大社會影響,争取廣泛支持。在陳潭秋的策劃幫助下,學生代表在武漢向省政界、學界發出呼籲,向北京尋求支援,向社會各界揭露單家燊迫害學生的行為。年底,湖北省教育廳長範洪泰和二師校長單家燊被撒職,二師學生的鬥争取得初步勝利。1925年春,校方被追收回了部分被開除的學生,其餘的學生後來被陸續收入第十中學。至此,持續一年多時間,在鄂北引起較大震動的“二師學潮”才基本結束。
這封是蕭楚女給燕文新的信,燕文新是當時思想先進的學生代表,曾擔任《襄陽學生》主編。
這是黃火青對這次學生運動的評價。
“二師學潮”成為鄂北大革命運動的前奏,鍛煉了一批學生運動骨幹,培養了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産黨在襄陽地區建立黨組織奠定了基礎。
這是蕭楚女在省立二師上課時的情景再現,可以看出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而其中有關蕭楚女的一個故事也非常有意思,蕭楚女熱愛演講。他覺得演講是傳播馬克思主義和共産黨學說的最佳方式。為了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他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每天天剛麻麻亮跑到學校後面的山上,把一面鏡子挂在樹枝上,對着鏡子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的演講藝術十分高超,具有非凡的口才和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他把這些技巧帶到課堂上,教學水平自然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有一次,蕭楚女在湖北二師操場宣講大會上演講,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挺着高大的身軀,淩然正色,侃侃而談。他說:“沒有人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但很少有人珍視自己的時間。時間在悄悄流逝,我們的生命也在流失,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偌大的操場上同學們鴉雀無聲,瞪大眼睛聆聽蕭楚女講話。隻聽他繼續講道:“一個人無論禀有什麼奇才異能,倘然不把那種才能傳達到别人身上,他就等于一無所有。” “凡人立于天地間,遇事必當之以‘誠’,而後人始信其為人,乃得有為人之價值。尚詐術者,何能立名建業。”他的話語重心長,台下的學生們深受啟發,更加堅定了革命的信心和力量。1926年的一天,蕭楚女應邀來到黃埔軍校演講,由于他名聲在外,來聽他演講的人特别多,教室坐不下,校方隻好将會場改在大操場上。當時沒有擴音設備,操場太大人太多,後面的學生聽不清楚,大聲喊道:“大點兒聲,大點聲兒!”蕭楚女隻好扯着喉嚨邊喊邊講,但後面的人仍要求“再大些聲”。為了滿足學生們的心願,蕭楚女深吸口氣,運足了勁,把聲音提到最大限度。突然,“哪”的一聲,他覺得腰間陡然一松,由于用力過猛,褲帶給崩斷了。他急忙伸手按住褲腰,台下的人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他演講,絲毫沒有察覺到他的窘迫。蕭楚女順勢用一隻手裝着叉腰的樣子,提住褲腰,一手揮臂,繼續演講,足足講了90分鐘。事後,他自我解嘲,笑着對朋友說:“此為平生第一窘事啊!”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蕭楚女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财富。
(四)校史陳列廳
昭明小學始建于1903年,現占地近兩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900餘人,全校老師近百人。在一百多年的曆史變遷中,數次更名,分别為襄陽縣官立高等小學堂、襄陽縣官立高等小學校、襄陽縣立完全小學校、襄陽縣立第一中心小學等等,1984年更名為襄樊市昭明小學,2011年正式更名為襄陽市昭明小學,這是昭明小學曆史變遷中學校大門的原貌。
這是曆任校長和昭明小學前身湖北省立二師師生的老照片,這是曆任校長的名字,他們為襄陽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大家請往這邊看,在這些展闆上展列的都是從昭明小學始走出的名人學子們,他們現在都已成為了祖國的棟梁。
大家請看這邊,在這裡陳列的都是昭明小學獲得的獎牌,建校一百多年來,昭明小學獲得了許多榮譽,2017年昭明小學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校園,也是襄陽市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校園,這令昭明小學全校師生十分驕傲。
在昭明小學,有多名教師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論文、優質課獎及榮譽。如今的昭明小學彙聚了襄陽小學教育的精英力量,走在了襄陽教育事業的最前沿。
多年來,昭明小學在傳統中發展,在改革中創新,2008年昭明小學列為全國京劇進校園學校,2010年評為“全國科技創新學校”,這是昭明小學開展的學唱京劇、襄陽花鼓戲傳統文化活動,這是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開展科技實踐活動(看展闆上講圖片)
這是昭明小學的優秀校友羅忠毅、呂麟,為昭明小學留下了珍貴的紅色财富。羅忠毅是新四軍抗日名将,昭明小學開展了“誦讀忠毅抗戰家書”(特色活動圖片)、“學習忠毅精神 做革命好少年”等活動,弘揚昭明小學紅色革命文化。
昭明小學以“博愛、博聞、崇理、崇真”八字箴【zhēn】言為校訓,前四個字是為了推崇昭明太子笃【dǔ】學善思的學習态度,後四個字是為了繼承革命先烈蕭楚女求真求實的優良傳統。
這是昭明小學的校徽,标志為昭明拼音字母首寫Z與M的組合,寓意昭明小學的明天如一輪冉冉生起的朝陽,愈加燦爛輝煌。
這是《昭明小學賦》凝結了昭明百年的曆史滄桑與輝煌!
這是昭明小學的校旗,寓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這是昭明小學的校花—桂花,寓意樸實無華,不驕橫、不浮華,也象征着成功、吉祥。展廳開放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現在這裡已經成為少先隊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黨員開展黨史教育的主陣地。
四、結束語
英雄是一個時代不斷前進的動力,一個時代倘若沒有英雄,那将是可悲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崇尚英雄、緬懷先烈,激揚英雄精神,砥砺家國情懷,我們必定能彙聚起堅不可摧的前進力量,推動中國号巨輪駛向開闊水域、揚帆萬裡航程。正如蕭楚女曾說“人是應該利他的。做人要像火,給人以光明,以溫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至少也應該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照耀别人。一支蠟燭如果沒有風吹,可以多亮些時間,若是遇到風吹,就要縮短照亮的時間了。但是在熄滅以前,應該努力發光。我們都要有這種精神!”
參考文獻:
[1] 《熱血襄魂》
[2] 蕭楚女紀念館-襄陽市襄城區蕭楚女紀念館旅遊指南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64/xiaochunvjinianguan.html
[3] 崇尚英雄、緬懷先烈,牢記習近平這些震撼人心的話_評論頻道_中國青年網 https://pinglun.youth.cn/ll/201904/t20190406_11918647.htm
[4] 蕭楚女:一隻永不熄滅的紅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9348131629279341&wfr=spider&for=pc
[5]蕭楚女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0%A7%E6%A5%9A%E5%A5%B3/3447078?fr=aladdin
[6]銘記革命曆史 追尋紅色印記 深入挖掘襄陽黨史教育基地故事http://www.xf.gov.cn/zxzx/jrgz/202106/t20210622_2502984.shtml
[7]積倉街:襄陽革命事業從這裡開始https://www.sohu.com/a/492436360_121106908
[8]楚女由來https://www.sohu.com/a/464171697_121106908
[9]蕭楚女:永不熄滅的紅燭https://www.sohu.com/a/407110258_120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