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發[2018]1号
關于印發《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2018年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支部,各系、辦: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2018年工作要點》已經學院研究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8年4月15日
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2018年工作要點
2018年是學校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是學校“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是學校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見效年”,也是資環學院成立後的開局之年,奠基之年。資環學院将按照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發展再加快的總體要求,全面科學謀劃資環學院發展,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思路,找對工作路徑,破解工作瓶頸,切實有效地推進資環學院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工作目标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切實推進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建設。
2、結合學院發展需要,做好人才引進計劃。對标學科碩士點建設目标,力争引進層次人才1人,引進教授博士4人以上,與重點學科的契合度達到75%以上;建立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并取得重要進展。
3、全面落實“協同育人337工程”實施方案,完善人才協同培養機制;以地理科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建設為重點,深化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拓展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制定并落實審核評估整改方案,規範教學運行管理和質量監測。
4、對照重點學科建設和碩士學位授權點基本條件,制定學科和碩士授權點建設方案。
5、獲批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發表高水平論文6篇、成果轉化1項、取得發明專利3項、獲得科研經費200萬元。
6、服務社會工作取得突破。立足本地,圍繞地方需求開展相關研究,加強校地互動,力争取得5項“雙百”服務地方項目。
6、完成年度招生就業任務。确保報到率超過97%;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0%,畢業生創業率超過4%。
7、紮實開展“落實見效年”活動。按照學院整體部署,緊緊學院中心工作,踐行“講認真”要求,強化落實擔當、提升落實效率,認真落實各項工作。
8、為師生辦好10件實事,解決師生實際困難。
9、按時完成學校下達的60周年校慶工作任務。
二、工作主要任務
1、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标準》,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凸顯為目标,以教師學生兩個主體教改參與度、适應度提高為抓手,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标達成度和課程教學目标達成度提高為标準,以推進“協同育人337工程”為重點,持續系統開展教學建設與改革,建設專業品牌和優質課程資源。研究制定審核評估整改方案并認真實施,進一步完善各類工作規範和質量标準,并規範各教學環節工作,努力提升評建工作成效。進一步凝練地理科學和旅遊管理專業特色,打造課程團隊,彙聚标志性研究成果,積極培育優秀教學成果獎等。加大教學類相關建設項目的投入力度,積極引導和激發老師們開展教學研究的熱情,不斷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2、加強學科内涵建設,着力推進學科平台品牌化進程。紮實推進地理學校級重點學科申報和建設工作,優化學科團隊結構,錘煉“環境與災害地理學”、“城市與區域地理學”、“地圖與地理信息系統”和“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四個學科研究方向,切實取得标志性成果。按照時間節點有效推進旅遊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TA)授權點建設工作,确保2020年申報成功。重點解決1-2名MTA骨幹教師兼職碩導與協助培養研究生的學位點申報瓶頸問題,加快推進2-3名行業教師的選聘工作。啟動學科骨幹海外訪學計劃。選派2名以上青年教師參加出國英語培訓,解決缺少海外訪學經曆教師的學科建設瓶頸問題。設立學術交流基金項目,支持學科骨幹成員參加國内外學術會議,提升學術骨幹的影響力。積極培育申報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推進省級精品在線課程建設工作。推進MTA案例庫建設,積極籌建1-2家校級研究生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基地。
3、加強科研組織管理,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健全教師科研績效獎勵制度,明确科研規範和方向,有效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和創新力。以專業為依托,打造專業科技創新團隊。實施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培育計劃,推動高水平科研項目前期探索研究。做好科研項目、科研平台和成果獎申報組織工作,組織教師參加各類科研能力培訓,促進申報質量不斷提高。加強科研項目結題管理和科研成果培育力度,提高高水平論文、著作、發明專利等科研成果的數量質量。加強與國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提高骨幹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和完善科研實驗條件。紮根地方,培育科研特色,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和服務地方發展能力。
4、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成長機制。全面貫徹落實《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學院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塑造人才成長環境。創新工作思路,引進博士教授4人以上。創造條件,鼓勵教師競聘“隆中英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切實貫徹師德一票否決制。推進教師隊伍博士化工程,鼓勵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教師攻讀博士學位。推進人才“國際化工程”,年度選派教師出國(境)研修3人以上。探索實施教師繼續教育學分制,實現教師校本培訓覆蓋率達到100%。配合學校,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全員定編定崗,全面實施崗位聘任。完善高級職稱評審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制定績效工資收入分配管理辦法,發揮分配導向作用。
5、創新學生工作思路,加強學生教育管理。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總導向,以黨團建設為龍頭,建設一支高水平、能落實的學生幹部隊伍。以學風建設為核心,打造學生科研團隊,力争在高層次刊物論文發表2篇以上,省級刊物10篇以上,在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勵上實現突破;鼓勵學生報考研究生,實現考研報考率達到40%,考研錄取率達到15%以上。以專業社團為抓手,圍繞社會搞服務,新增社會實踐基地2個,組織暑期社會實踐隊伍3個以上,在團中央暑期社會實踐項目評選活動中獲得獎勵;在典型培育上,狠抓優良學風班、五四紅旗團支部、科技創新團隊等優秀集體的創建,重點做好中國自強之星、青年崗位能手、優秀共青團員、校長獎學金等先進個人培育和挖掘。以五個校園建設為平台,積極發揮學生組織的帶動作用和學生骨幹的引領作用,确保活動覆蓋全體學生,力争在年終的五個校園評選中取得3個優秀;确保不發生重大政治事件和重大傳教事件,無刑事犯罪事件,無重大事件,無非正常死亡責任事故;學生工作年終考核名次達到全校排名前7位。以學科競賽為載體,促進學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創業率達到4%以上。
6、深化對外合作交流,增強社會服務能力。一是強化服務襄陽地方經濟發展能力。以“雙百行動計劃”為抓手,充分發揮博士、教授的引領帶頭作用,以項目調研促進“老師+學生”科研團隊建設,充分發揮地理和旅遊的學科專業特色,搶抓鄉村振興的契機,積極開展鄉村調查,重點做好已簽約的四個項目的跟進和推進工作,并積極謀劃新的服務地方項目。二是推進校校合作。加強與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旅遊發展研究院的交流合作,在兼職碩導、研究生聯合培養、旅遊規劃、學科專業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三是籌建服務地方平台。積極主動對接襄陽市經信、農業、林業、水利、旅遊、國土等政府職能部門,大力推進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高分影像襄陽分中心”的籌建工作,以此為契機整合校内外資源,推進地理信息系統學科方向建設。四是籌建校友講壇。整合利用60周年校慶積攢的校友資源,積極開展以知名校友為主體的“雙創論壇”和“學術沙龍”活動,拓展我院辦學資源和社會影響力。
7、加強黨建工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抓好黨建基礎工作,嚴格執行黨内各項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達到黨員政治思想素質有提高、領導班子能力有增強、黨組織建設有進展、全院職工精神面貌有變化,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一是認真落實黨風廉政責任制。每學期院黨委至少專題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工作1次,把全面從嚴治黨及黨風廉政建設理論和黨紀法規作為黨委中心組學習内容,每年不少于6次,為黨員幹部和入黨積極分子講廉政黨課或作廉政講座每年不少于4次。嚴格執行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堅持黨政聯席會議制度,重大事項決策必須經過集體讨論決定;二是深化“三服務一立功”活動,積極推進全面服務襄陽“雙百行動”計劃,與鄉鎮、企業等簽訂合作協議不低于五項,科學謀劃發展,助推襄陽經濟;三是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呈現黨建新常态。即“一崗”,設立“優秀黨員先鋒崗”。“一本”,全院教師一人一本學生工作手冊。“一報”,每月制作一期重點工作簡報。“一踐”,每個黨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志願服務活動或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一家”,成立“黨員之家”和“黨員之家”微信群。“一幫”,建立黨員困難幫扶制度。“一帶”,專業教師帶學生科研團隊。四是打造學習型黨組織。認真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制度。建立黨員學習“微課堂”,開展典型先進小講堂,要求每個黨員都要撰寫心得體會,都要在支部會上交流發言。院黨委成員要主動學習,黨委書記每年講黨課不低于兩次,其他院領導班子每人每年講黨課不低于1次。
8、建立内部體制機制,加強制度執行力。研究落實省教育廳及學校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推進資環學院制度體系建設,制定《資環學院崗位職責》、《資環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基本規則》、《資環學院業績津貼分配辦法》、《資環學院教學委員會工作條例》、《資環學院固定資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的内控制度,并加大制度執行力度,提高學院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依法保障教職工參與學院民主管理和監督。實化履職盡責管理,修訂完善目标管理考核體系,加大考核結果适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