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決勝之年,也是學校“十三五”事業發展的收官之年、攻堅之年。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和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學校“奪取疫情防控和學校高質量發展‘雙勝利’”的總要求,堅持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不斷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全面提升學院基層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着力啟發全院教師幹事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為推動學院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一、占領疫情“主戰場”,讓一線黨旗“飄”起來
1、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
一是強化政治責任。疫情發生後,學院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學院黨委書記為組長,領導班子其他成員為副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積極主動作為,抓實抓細各項防控措施,全面監控師生健康狀況,及時上報疫情現狀,确保師生在疫情期間無一确診病例出現。二是堅持政治引領。戰“疫”期間,學院黨委組織全院師生通過“學習強國”平台、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及時傳達上級和學校關于疫情防控的一系列部署安排,并先後開展各類專題在線學習交流6次,教育引導師生堅定戰“疫”信心。三是落實制度保障。按照上級和學校要求,紮實全面做好各項教學科研管理工作,确保“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先後下發了《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應急預案》、《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方案》等文件,确保在線教學順利實施。四是完善監管機制。一方面加強宣傳引導,對師生進行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動員其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提高自覺防控意識和能力,做好個人防護,減少疫情期間外出,規範佩戴口罩。一方面建立“疫情防控簽到群”,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規定,加強對全院師生的摸排,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2、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彰顯黨員先鋒形象。學院黨委把打赢此次疫情防控狙擊戰作為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試金石,全院聚力、衆志成城、不畏艱險。全體黨員教師堅持做勇擔責任的先鋒、做聽從命令的模範、做恪盡職守的模範、做凝心聚力的模範,越是艱險越向前,主動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以舍我其誰的勇氣砥砺初心、以敢于擔當的精神扛起使命,做到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員當先鋒作表率,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争及保障第一線高高飄揚。學院先後有7人次受到了當地社區和居委會的表彰,5人次被評為學校抗疫先進典型。其中朱運海博士在疫情期間還主動參與了襄陽市旅遊行業現狀及振興工作的專題調研,其調研報告被市旅遊局采用。
二、築牢思想“主陣地”,讓政治學習“實”起來
1、幹部帶頭學,夯實理論基礎。嚴格落實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和教職工政治學習制度,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認真開展了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等重要講話精神的“大學習、大研讨”活動,着力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全年學院集中組織黨委中心組學習10次,政治理論學習9次,領導班子講黨課達到人均3次以上,班子成員深入基層講黨課14次。2020年班子成員先後參加了“書記讀書班”、“基層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培訓班、“青年幹部讀書班”、紀檢幹部培訓班等學習。
2、黨員跟進學,凝聚思想合力。充分利用“三會一課”制度,以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和實踐學習相結合,引導全體教職工适應新時代、了解新思想、分析新形勢、貫徹新要求,鼓勵教職工傳承和弘揚抗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對新時代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對高校教師的基本要求,為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組織師生前往老河口市國民政府第五戰區司令部舊址和袁書堂紀念館開展了“增強黨性修養,弘揚奮鬥精神”的主題教育活動。
三、錘煉“主力軍”,讓戰鬥堡壘“強”起來
1、圍繞發展大局,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幹部能力提升。以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為載體,着重培養幹部隊伍的的學習能力、領導能力和群衆本領。領導幹部帶頭,立标杆、做表率,在高質量發展上抓落實、樹威信。要求學院領導班子做到四個下沉:即下沉到支部,抓好基層黨建引領;下沉到教學一線,抓好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下沉到學生班級,抓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沉到所在社區,在防疫一線做表率。2020年學院班子成員外出交流學習10餘次,參加各類培訓20餘次,并全部擔任班主任。班子成員在創新工作思路,找對工作路徑,破解工作瓶頸等能力上有了顯著提升。二是優化幹部隊伍結構。2020年學院推薦1名處級幹部和2名科級幹部調往機關任職,1名青年教師到地方政府挂職,引進3名科級幹部到學院工作,選拔2名青年教師擔任系副主任,為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提升幹部視野和能力做了大量工作。
2、夯實基層黨建,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學院黨委以“标準化黨支部建設”為平台,以“樣闆黨支部”建設為抓手,着力培育支部特色發展。堅持推進支部黨務工作和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雙融合、雙促進,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執行力和戰鬥力,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和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使支部在凝聚人心、彙聚人力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2020年,在襄陽市市直教育系統“身邊時代先鋒”選樹活動中,旅遊管理黨支部榮獲“紅旗黨支部”稱号,朱運海、蔣小榮被評為“優秀共産黨員”。
3、凝聚發展活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引才。秉持“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的理念,招攬專業方向對口、學科發展緊缺的高層次人才來校工作,2020年參加招聘會4次,面試博士10多人,拟簽約博士2人。二是育才。既為青年教師安排了經驗豐富的教授作為指導教師,同時也将學院經費優先用于教師學術交流活動,搭建有利于青年教師成長的外部學術環境。同時,還根據博士的專業方向,組建科研團隊。目前學院的20名博士均已進入相關的科研團隊中。三是興才。以師德師風建設為基礎,在科研上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督促教師,在育人上引導教師,努力培育師德好、教學優、科研強的先進典型。2020年我院青年教師獲批國家自然科技基金2項,教育部研究項目1項,被市委市政府采納調研報告2篇,其中馬婷婷、郭超、朱運海三位博士被評委“科技工作先進工作者”,李權國被評為“師德先進個人”。
四、把牢“主動權”,讓管黨治黨“嚴”起來
1、壓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學院黨委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持續加強對資環學院全面從嚴治黨各項工作的領導。院黨委(中心組)召開《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及相關文件精神專題學習會,制定了《資環學院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2020年黨風廉政建設實施方案》,堅持執行黨務、院務公開,充分發揮黨委會和黨政聯席會的作用,在學院建設、人才引進、人事調配、業績分配、幹部任用等重大事項上,充分發揚民主作風,堅持集體議事決事。并邀請黨外人士參與民主監督,增強公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風險防控,規範管理行為。高度重視意識形态工作,高度關注和準确把握了輿情動态,嚴格對課堂政治紀律的管理監督和學院講座、報告、論壇及各類刊物、網站、微信等媒體的管理監督。對意識形态和輿情的政治監管到位。
2、加大黨風廉政教育學習。全年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學習4次,專項研究黨風廉政建設讨論會2次,同時在全院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會和支部會議上進行了學習。重點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進行了深入學習,讓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觀念,将黨章黨規黨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組織教職工集中觀看了《權力之刃濫用成殇》警示教育片,撰寫了心得體會,進一步樹立了全體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增強了廉潔從政意識,提高反腐倡廉自覺性和主動性。
3、開展專項整治。嚴格落實《開展不擔當不作為專項整治實施方案》,重點圍繞教風、學風、會風等師生反映較多的問題進行專項整治。針對教風問題,認真組織學習了《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教育部關于高校教師師德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和《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辦法》,對4名違反教學規定的教師進行了處分。針對會風問題,制定了《資環學院關于加強會風會紀的實施辦法》,設立了會風監督員,明确了違紀處分的方法,嚴肅了會議紀律,提高了落實效果。通過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在資環學院全覆蓋和專項整治的全面落實,進一步加強了學院在優良師德師風,良好的教風、學風等方面的建設。
五、唱響“主旋律”,讓高質量發展“實”起來
資環學院建立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高效協調運行的黨政融合工作機制。在工作中黨政理念融合、職能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認真執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制度,黨政一把手一崗雙責,立足學院發展大局,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
1、學科布局有序推進。緊密圍繞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态經濟帶以及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聚焦襄陽市“一極兩中心”發展目标,凝練我院學科方向。确立了地理學一級學科建設目标和旅遊管理專碩的協同發展之路。地理學一級學科已形成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三個穩定的方向,基于本學科長期開展圍繞漢江流域資源環境相關研究工作的實際,凝練了環境地理學、旅遊地理學兩個特色方向。旅遊管理以申報專碩為契機集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确立了旅遊資源開發、鄉村旅遊發展和旅遊經濟管理三個學科發展方向。目前,由我院主導申請的旅遊管理專碩、我院協助完成的教育專碩等先後完成了校内排序和省内專家評審,現處于公示期。
2、科研成果數量質量雙提升。學院不斷改革科研評價方法、完善評價指标體系,由重視數量向數量和質量并重發展,科研成果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明顯提升。2020年學院獲批成立了兩個科技創新團隊。一個是依托旅遊發展研究院成立的“文化産業服務型”團隊“生态實踐智慧型文旅融合發展規劃設計創新團隊”;另一個是依托國自科項目由馬婷婷博士牽頭成立的“基礎理論支撐型”團隊“漢江流域生态安全及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科技創新團隊”。每個團隊給于10萬元的建設經費,建設期4年。2020年學院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面上項目各1項,獲批教育部項目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北省創新團隊計劃項目1項,縱向到賬經費87萬元,橫向到賬經費145萬元;襄陽市英才計劃項目1項;縱向到賬經費87萬元,橫向到賬經費145萬元;2020年共發表(出版)高質量論文(專著)19篇(部),其中SCI檢索論文5篇CSSCI和CSCD10篇,核心期刊2篇,出版專著2部,獲得各類科研獎勵4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數量和質量較往年明顯提升。
3、服務地方成效顯著。組織教師積極參與疫後恢複生産工作,深入企業一線破解難題,為地方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由朱運海撰寫的《關于我市景區疫後經營應對策略的建議》被襄陽市文化和旅遊局采用。由何珍執筆完成的《關于襄陽長渠世界灌溉工程遺産保護與開發的思考》獲市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李樂成簽批。學院還為隆中社區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圖,和湖北省地質第八大隊簽訂3項橫向服務合同。服務保康合作村的“旅遊扶貧規劃團隊”還獲得2020年學校脫貧攻堅專項獎勵。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黨建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主要是黨建與中心工作融合的還不夠深入,黨建與業務工作互促互進的方法舉措、具體抓手還不夠多,尤其是黨支部建設過程中,如何将黨建工作放到專業發展中去考慮、去統籌還存在問題,沒有找準黨建與業務工作的切入點和發力點。
二是組織生活質量普遍不高。雖然各黨支部均能按照規定要求,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但是學習效果不佳,記錄不規範等問題仍然存在。組織生活與形勢任務需要,與單位工作實際,與黨員隊伍特點等結合不緊密,有的甚至存在為了落實而落實的現象,導緻組織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不強。
七、2021年黨建的工作思路
一是要圍繞凝心聚力抓思想,增強黨員幹部内生動力。一是大力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大培訓、大研讨常态化,特别要深學細研習近平新時代教育工作重要思想,努力做到知信行合一,學思用貫通,确保學出堅定信念,學出使命擔當,築牢黨員幹部高舉旗幟、忠誠使命的思想根基。二是強化典型引領,大力推樹身邊黨員幹部典型,堅持用身邊人感染帶動身邊的事兒,激發工作熱情,凝聚工作力量。
二是要堅持固本培元強組織,推進支部高質量建設。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标對表《中國共産黨支部工作條例》《黨員教育管理條例》等條例法規,健全完善的基層支部黨建工作規範,深化“ 樣闆支部” 創建工作,實施支部建設“三有”工程,即有活力、有特色、有作為。
三是要探索黨政工作雙融合,促進黨建工作創新發展。要圍繞業務提升抓黨建,發揮黨建對業務的促進作用,要将聯建共建作為樹形象、促和諧、助發展的重要平台,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不斷探索加強和創新黨建工作的經驗做法。
四是要強化紀律規矩嚴作風,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以責任制為抓手,進一步壓緊壓實管黨治黨責任,嚴格落實領導幹部“一崗雙責”,建立起知責明責履責的工作格局,層層傳導全面從嚴治黨壓力。堅持抓早抓小、防患未然,突出抓好警示教育,運用好監督執紀四中形态,确保學院始終正氣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