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

.

聯系電話:
0710-3590111

TOP

【2020最美科研人】馬婷婷: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2020-10-21 09:48:39 來源: ; 浏覽:
 


 

編者按: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群科技工作者,他們多年如一日,默默堅守自己的初心,在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投身于學術前沿問題研究,緻力于解決地方發展難題,體現出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人的擔當與作為!即日起,學校宣傳部、科技處聯合推出“2020最美科研人”專欄,禮贊我們身邊勇攀科技高峰、服務學術進步、助力地方發展的科技工作者,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進一步增強擔當作為意識,堅定克難攻堅信心,為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彙聚更加強大的力量。本期介紹資環學院副教授馬婷婷博士的事迹。


馬婷婷,女,1984年生,中共黨員,博士,資源環境與旅遊管理學院副教授,專注于漢江流域水體、土壤污染及環境生态風險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湖北省科技計劃面上項目1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1項、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1項。2017年入選湖北團省委青年英才計劃,2019年入選襄陽青年科技英才開發計劃。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近40篇。

(通訊員 蔔潤慧 唐甜甜)2020年9月,馬婷婷主持的“漢江水環境微塑料與有機複合污染及耦合環境效應研究”項目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這是馬婷婷獲批的第三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除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并沒有捷徑可走”

2014年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工作期間,馬婷婷獲批了她的第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青年基金項目)。源于對漢江流域和襄陽的向往,2014年,馬婷婷調入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以更加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漢江流域環境保護與修複的研究中,不斷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作為一名科研為主型教師,馬婷婷幾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科研實驗和論文寫作上。除了在實驗室裡開展實驗分析,她經常深入野外開展實地調查,采集實驗樣品,獲取第一手數據,在風餐露宿的艱辛中品嘗着科研的喜悅,努力為漢江流域生态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2017-2018年,受到漢江流域非法捕撈的整治措施對中國漁業發展的啟示,馬婷婷結合國際組織相關管理條例和漢江流域建設發展規劃,研究提出一系列對策和建議,為維護漢江生态經濟帶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她的研究成果發表在Fisheries Research。2017年,在學校的推薦下,馬婷婷憑借豐碩的科研成果和對科研團隊建設的科學規劃,成功入選湖北省青年英才計劃,成為我校第二位獲得該計劃支持的年輕教師。入選該人才項目标志着馬婷婷作為環境修複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的後備力量得到認可。2018年,馬婷婷成功獲批了她的第二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除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并沒有捷徑可走”,馬婷婷說。研究土壤的馬婷婷,采集土壤樣品是她的科研日常之一。2018年,馬婷婷的科研項目“湖北典型設施農業區酞酸酯污染、風險及修複研究”獲批學校教師科研能力培育基金支持。為了高質量完成科研項目,自得知項目獲批信息,馬婷婷立刻投入到了采樣之中。

土壤樣品采集點要選擇自然狀況接近原生态的地點,這樣的地方通常都是比較偏僻、路況較差的地方。為了保證土壤測量數據的科學性,每次采樣都盡量集中在兩三天内完成,“從2018年底開始去荊門采樣,前後一共去了10多次,最多的一次帶回的泥土樣品近20袋、蔬菜樣品近40袋。”馬婷婷介紹說,“蔬菜樣品存放條件要求高,有一段時間食化學院的一台冷凍幹燥機,幾乎被我‘霸占’了”。

馬婷婷采集蔬菜樣品

樣品的處理是同樣是一項繁重的工作,“20個樣品大概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基礎數據的采集,一篇文章需要三四百個數據,每次大概都需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馬婷婷說,彙總數據、數據分析、作圖……每一步,她都親自動手,确保實驗數據的真實性。

“科研是一條艱難的道路”,馬婷婷這樣形容自己的科研旅程,“蠻難的,但是我不會停下來”。

土建學院博士周炜因為對馬婷婷研究的方向很感興趣,2016年起,周炜主動與馬婷婷聯系,加入馬婷婷的項目研究,“周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環境岩土工程,主要研究邊坡抗震、生态邊坡修複,我們在專業上有一定的聯系,就開始了合作”,馬婷婷說,周炜的加入,為項目增加了不少助力。

因為需要使用不同的實驗器材,馬婷婷在醫學院、土建學院、交通學院、食化學院都借用過實驗室,“實驗結束時間經常會很晚,醫學院樓管徐師傅都認識我們了”,馬婷婷說。

從初入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研究之門,到成長為環境修複領域的高層次領軍人才後備力量,馬婷婷付出了許多艱辛與努力。她帶領團隊主要針對湖北農業區開展酞酸酯污染調查、生态風險防控及生物修複調查研究,研究成果填補了華中地區土壤酞酸酯污染及農膜殘留分析等調研數據的空白,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隻有長久的堅持,才能厚積薄發 ”

馬婷婷對科研的興趣源于碩士階段。受導師的鼓勵和啟發,碩士二年級時馬婷婷開始嘗試撰寫英文論文。經過40天邊做實驗邊寫作,馬婷婷完成了她的第一篇英文文章初稿,她高興地将初稿提交給導師,幾天後,寫滿密密麻麻批注和修改符号的打印版文檔被導師丢在她的電腦桌上。馬婷婷沒有洩氣,她将容易出現的問題和值得注意的事項逐個整理到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時常拿出來翻看,争取在下一次寫作中避免出現這些問題。

為了寫出高質量的論文,馬婷婷堅持多寫多改,不斷克服漢語式英語表達的先天不足,不斷深化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和讨論,不斷擴大自己的文獻閱讀量積累規範的學術語言表達方式。為了更好地建立适合自己的寫作方法,每逢英文論文寫作輔導培訓會,馬婷婷都搶在最前排,仔細聽、認真記,會後及時整理、反思,不斷比較、篩選,逐漸形成了自己最初的寫作模式。

在參加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博士生入學考試複試時,博士生導師駱永明研究員看到馬婷婷身上有着一股不達目标誓不罷休的韌勁,給她打了最高分,希望給她更好的平台和更多的機會,發揮她對科研的無限熱情。也正是因為這份持之以恒的韌勁,讓馬婷婷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和撰寫水平,此後幾年,她連續發表了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

愛讀書是馬婷婷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她廣泛涉獵專業著作和著名專家的論著,從中汲取營養、獲得啟發,同時堅持把自己研究的理論用于實踐探索。大膽推測創新研究思路、多作實地調研獲取第一手數據、勤記筆記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教訓、多“複盤”不斷改進研究方法是她長年堅持的工作習慣,馬婷婷說:“堅持不懈,厚積薄發是促進科研出成果的必然之路。隻有建立自己的資料儲備庫,不斷積累,才能為科研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和保障,進而推出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在同事王天天的眼中,馬婷婷是一個“學術能力強、溝通能力強、規劃能力強、執行能力強”的科研人,“在科研方面,馬婷婷對自己的要求很嚴格,規劃也很明确,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實驗的進展都在她自己的計劃中”,“我給馬婷婷打電話,她經常回答‘我在實驗室’”,王天天說,“她的日曆表上,沒有節假日”。

正是源于她對科研工作的執着與熱愛,讓她在科研創新這條艱辛、孤寂的路上砥砺前行。她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站位,拓寬學術視野,一次又一次在挑戰中磨砺自己。在日複一日的科研積累中,馬婷婷對前沿問題越來越敏感,也開始研究和攻克重大科研難題,并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面對這些成績,馬婷婷說,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很高興能在國家生态文明建設方針指引下,緊密圍繞漢江流域綠色發展做些工作,她将堅守初心,勇于創新,不斷前行,努力作出更大貢獻。

審稿人:聶軍

 

關閉】 【返回頂部
上一篇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李權國老師師德先進事迹沒有了! 下一篇湖北省地質局第八地質大隊與3044澳门永利集团欢迎您開展項目合作交流活動沒有了!

最新内容

熱門内容